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十四章 老将(1/2)

回来以后黄少文就马不停蹄的处理各种事情。

先是张建文,然后是鱼塘联系金陵的杨经理,再到回村里建议胡书记成立合作社。

胡建军去年跟着跑了几趟,但是摆开秤砣,搞收购就有点手忙脚乱的。

黄耀国虽然没怎么参与黄少文卖鳝鱼的事情,但这个家伙组织能力好。在他眼里,收购鳝鱼这种小事简单的很。

在村委会摆开架势,旁边老爹坐着负责记账。剩下的就是让村里人能根据要求,排好队,别乱糟糟的一拥而上。

这个在黄少文家见过好多次,黄耀国知道这些人都是为了钱,谁不好好排队,瞎捣乱,今天就不收他的。

简单有效。

黄少文处理好这些事情,终于有空看看李铁那边的情况。

李家跟自家的关系没的说,李铁养牲口是个好手。半年时间,养的猪已经见肥膘了。

李铁见黄少文来,连忙放下手中的活。

黄少文站在猪圈外面,挥了挥手,示意李铁继续忙。

“铁叔你忙。嚯,长这么大了?现在多少斤一头?”

李铁正往猪槽里倒猪食。听黄少文问起,直起腰,四下里打量了一下。

“大概七十多公斤吧,前几天刚称过。”

从年前买回小猪崽,半年时间已经有七十多公斤,在这个年代已经不算轻,已经可以宰杀了。

不过李铁照顾这么长时间,觉得这猪还能再长长。现在就宰了,有点亏。

黄少文是不太懂,这些事情就交给李铁自己处理去。

发展农村经济,都是个长久的事情,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收获。所以到目前为止,家里的钱基本都投在这些生意上了。

赵丹虽然不会让儿子乱花钱,但做生意的事情还是会由黄少文自己做主。黄少文不在,生意上需要继续投入,基本都是赵丹出面。

之前黄少文跟他们合伙的时候签的合同也只是前期的投入,后来陆陆续续的还是投进去不少。

不过即使是这样,家里钱也没少了。

除了赵宝贵那赚了点,最主要的还是黄少文临走前找刘长新办的那个大棚。

独一份的生意,又是在这个年代,实在是太赚钱了。

虽然棚子不大,但是出产的蔬菜卖出去价高。

不过这些蔬菜,之前都是在饭馆里,自己用。也因此,让黄耀山的饭馆在县城很是小有名气。

开始的时候还有人质疑,“一盘炒青菜还这么贵?!抢钱啊!”

但是除了黄耀山这,别人家拿也吃不着,贵又贵的道理。

闹事的自然有别人处理,黄耀山只要安心炒自己的菜就行。

炒出来的菜,该卖高价还是得卖,不可能因为别人的几句闲言碎语就不卖了。

大棚一直是老太太自己在打理。刘长新教了老太太很多,老太太也是种了一辈子地的人,什么这要注意,那要注意的都有自己的道理,只是没刘长新说的那么系统。

黄少文目前怎么看都怎么觉得这个大棚蔬菜很有搞头。

一方面赚钱,另一方面,等将来自己回来,在乡下生活,有个四季蔬菜都可以随意摘采的基地,那感觉得多爽!

所以趁着这个暑假,黄少文又是一阵破土动工。

这个时候的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不是黄少文自己想用就能用的。

不过本地荒地多。虽然大伙种了这么多年地,但是生产水平跟不上,即使是五几年大搞生产,可产量上不来,慢慢的开垦的那些地也就荒了下来。

黄少文有心把自家西边的地都利用上,但现在只能把名头挂靠在村委会的名头下

胡有军肯定不会阻挠黄少文的做法,黄少文表示自己愿意把大棚蔬菜的利润跟村委会三七分,就更让胡有军高兴了。

不过有一点胡有军需要黄少文答应。

村里老人多,平常公社做工,老人都插不上手。听说黄少文这个大棚好侍弄,黄少文奶奶已经侍弄半年了,胡有军就想让黄少文把村里老人都招进大棚。

黄少文自无不可,总不能扩大了规模,还让自己奶奶一个人侍弄吧,那不得累死?

两人想法一致,一拍即合。

现有的大棚只是黄少文利用门前的空着的五分地造的,比较小。

既然要扩大,自然也不能太小气。黄少文从胡有军那划了四亩地。然后就开工动土了。

大棚还在建,等建好了再招工也不迟。村里的老人黄少文奶奶都认识,到时候然让老太太去招呼一声也就行了。

人老了自然是想着能享受享受儿孙的福气。可过去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