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百二十八章 共勉之(1/2)

因此这也弄的很是有些厂家想了不少盘外招。在国内生产,然后出口到国外,最后从国外原装的再进口进来,结果反而比原来卖的更好,更赚钱。

大家发现,原来这样搞才能赚钱,于是纷纷学起来。这群起而上,泥沙俱下,加上利益诱惑,慢慢的这对洋品牌的迷信,不知道什么时候,反而被打破了。

这也是不知道该怎么说是好了。。。

“我们要走出去,要竞争,要较量,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我认为这个优势就是我们手里的最具实力的武器。

首先做到在中低端制造业中的世界第一,然后想着高尖精机器制造业的高地发起进攻,最后我们的高科技制造行业的兄弟们再一起冲上去,最终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取得全球制造业的话语权。

一定成为全球一流制造业大国,一定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我们希望建设成的模样。

中国百年复兴,就在今日。与君共勉之!”

言辞之间,颇有些“土匪”气息,但听来又是那样的振奋人心。几乎是周建雄刚说完,掌声就爆发起来。

周建雄没有谢谢,而是直接离开演讲台,然后面向台下深深的鞠了个躬,又转向主席台深深的鞠了个躬。

一时之间全场纷纷起立,掌声雷鸣,经久不息。

周建雄立起身子,再次看向依然在鼓掌人群的时候,就明白自己的演讲是成功的,而且是很成功的。

大会在极其热烈的情况下,选举了周建雄作为轻工业联合会的副会长,以及服装纺织行业协会会长。

这是两个组织,轻工业联合会是上级组织,之后还将继续拓展组织成员,可能全国的上千家企业都将被纳入其中。

而服装纺织协会则属于轻工业联合会的下属协会之一。这就意味着,周建雄将在服装纺织协会有着几乎独一无二的话语权,同时也对整个轻工业联合会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力。

这位曾经从大陆偷渡粤港的青年,经过在粤港的奋斗,十多年后再次回到大陆,在黄少闻的影响下,不仅赚取了从前不敢想象的财富,同时还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功。

并可以很明确的看出,在将来的时间里,还将对整个中国的制造业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编写年度风云人物的时候,周建雄这位人物,在1987年一月初,成为着墨最多的人物,同时也影响着其后中国制造业十多年的发展。

然而,并没有人知道,周建雄这样的认识,在1987年1月初所坚定的信念,描绘的未来蓝图,其实是他背后的高人所指点的。

当周建雄在大会上挥斥方遒的时候,这位高人却依然普普通通的,像每学期末一样,在考场上转来转去,紧盯着防止有人作弊。

只不过这次学生们再也不会私下怨愤老黄的严苛了,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这位老师的“变态”。

考试结束之后,也就该放假了。方彪因为帮着招工的事情做的不错,将近拿了不少。此时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

但是面对黄少闻这位大佬,方彪知道自己那点本事都不算什么。黄少闻需要买机票,这还是方彪的正经工作。

开学的时候,虽然老三飞机坐的有些狼狈,但是他自己觉得应该好多了,所以同意了大哥坐飞机回去。

要是老三不能适应这个坐飞机的事情,黄少闻可以陪着他坐火车去。虽然花费的时间久一点,但是睡在卧铺,倒也不会那么麻烦。

不过既然老三自己说没什么问题,黄少闻当然还是更希望坐着飞机,赶紧赶回去的好。

临走前,周建雄又来找了黄少闻一趟。

没什么说的,主要就是介绍一下自己现在的身份。

“别的不说,咱们这两百万美元的专项基金才是真的。那一个个的,大会一结束,就找上门来了。

这个说困难,那个讲信心,总之就是这两百万美元,都希望能给他们拨一些。”

周建雄很是感慨。爹亲,娘亲,不如钱亲。这到底还是现实的事情。

虽然自己在大会上演讲的内容那么新颖,那么振聋发聩,也好像感动了他们,但是结果最终看着这样子,还是冲着自己那两百万美金来的。

本来黄少闻给他的建议是一百万美元的专项基金,专门用来每年借给一些企业做设备升级用。

不过在跟轻工业部商讨这个方案的时候,这个基金就增加了一倍,成了两百万美元。毕竟这么多的企业,一百万美元实在太少了。

轻工业部拿出五十万美元,剩下的各个省市相应的部门承担五十万美元。周建雄这个“冤大头”承担一百万美元。

冤大头这话也不能这么说,互惠互利,各取所需。而实际上,算起来周建雄出的还是一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