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七十五章 挑挑拣拣(1/2)

十一月份,王泉钟给黄少闻打来电话,说是他那边已经基本到位,问黄少闻什么时候有时间,去参加公司开业典礼。

黄少闻这边还要上课呢,当然没时间。再说,王泉钟弄的那个公司有点不伦不类吧。说是他的,主要还是黄少闻出的钱,但是这里面还有南汽。

仔细算来,实际上,王泉钟这个位置有点像是职业经理人的位置。他想赚钱,想做事情,但是没钱。

于是黄少闻给钱了,剩下的关系,事情的打理就只能他自己来弄。幸幸苦苦的,也不容易。

八十年代可以做的事情其实有很多。但是大部分的事情都有些拿不上台面,因为很多把事情做大的人,或多或少的都使用了一些手段。

不使用那些手段是不行的,因为他们没有启动资金。

原始积累的问题,不只是国家发展之初的问题。其实这相对于每个人来说,在发展之初都是个大问题。

在银行业逐渐发展起来的后世,没有钱简单,你可以贷款。但是在这个年代,暂时还没有贷款这个业务。

就是你借钱,那大家都没钱,你又能借多少?

不过,黄少闻听过东南那边流传的一个方式。据说这个年代,那个地方的人,会商量好,大家先把钱全部借给一个人。让这个人去做生意。

如果成功了,那么这个人就有义务带着大家一起去做生意,一起发财。就这样,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很快一个地区的人基本都富裕了起来。

像之前王泉钟买的“小土豆”,可以说在那个地区,在全国大部分人民都还没吃饱饭的情况下,他们都看不上这种小汽车了。

这些人是怎么富裕起来的呢?这是个问题。

如果稍微研究下几年前的“八大王”的事件,或许会有些答案。不是国家不给面子,实在是他们太嚣张啊。

有些人发财致富的方式实在不够正确,虽然十几二十年都没什么事情,但是三十年,四十年后总还是被揪了出来。

看起来是国家对私营企业打击太过,但是依法治国,打击不正确的行为有什么不对的吗?

只是时间太久,人们已经习惯了成王败寇,对与错的问题,已经是个虚无的概念了。黄少闻现在其实不是很喜欢所谓成王败寇的说发的。

人间正道是沧桑,沧海横流,英雄本色是谁?

黄少闻肯定不是自己,也肯定不是此时那众多东南西北为财富而奔走的人,更不是眼见国家穷困,整日皓首穷经,“坐而论道”的公知们。

应该是老太太那样的人,臧文渊这样的人,以及庙堂之上杨青那样的人。

平平淡淡,所求不大,但却始终在耕耘,不管是为生活,为亲情,还是为国家。总归是为了这片土地,这片土地上的人,付出了情感,做出了一点努力。

他们的努力很小,但是这片土地有着千千万万像他们一样的人,千千万万的努力汇集起来,像是一道洪流,推动着这个国家不断的前进,所有的困难在它面都似乎都显得微不足道。

世事真如铁,雪落凝成爽。

臧文渊不知道是怎么商量的,总之过了一个多月之后,从粤港发来消息,对岸的方便面厂已经着手专卖,现在已经到达粤港,新的符生食品公司已经成立,这个月会带着林妍去京城商定工厂的事情。

臧文渊的效率够快,也不知道是怎么说服的林妍。反正现在算是除了钱,十几年的事业说卖了就卖了。

来京城办厂,肯定不是跟黄少闻,朱荣谈谈就行的。这个事情还得经过京府。但是这个问题也不大。

京府那边对于付平来说都是熟人。听说有港商要到内地投资的时候,京府工商办还是很欢迎的。

只是听说建的是方便面厂,就有点不怎么开心了。

因为这东西技术含量太低,对民生发展起不到太大的作用,还消耗粮食。开放政策的实行,国家欢迎外来资本在大陆投资。

但是大体上,并不是什么投资都欢迎的。总还是要考虑到国家目前真正欠缺的行业,我们有,但是你们精,我们是欢迎。

我们没有,你们有,而且很高端,那就是热烈欢迎。

方便面这东西,国内起码都四五百条生产线了,根本就不是国家目前需要的。就是京城本地也已经有了自己的品牌,更不需要一个港商来本地跟自己的国有品牌打擂台了。

好吧,开始的时候设想的都挺好的,但是没想到的是,事到临头,现在竟然出现这样的事情。

如果因为这个,就此没了结果,黄少闻可算是坑了臧文渊了。而臧文渊都下了这么大的决心,即使再林妍跟自己大吵之后也不改心意专卖了本来的厂子,结果现在出现这样的事情。臧文渊就需要给林妍一个交代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