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十九章 善意与奸商(1/2)

可看着周老头这没落的样子,又想到国家经济建设过程中关于古建筑拆还是不拆的争论。

黄少文心下叹口气:算了,还是留下这个宅子吧。

“老丈打算搬到哪里去?您的家人呢?”

周老头摇了摇头,“家人都在国外。这我就一个人。我呀,找个房子先住着,这把年纪等死罢了。”

黄少文劝道:“您可别这么说。说不得这两年您家里人就回来找您呢?要是回来找不着您,那得多遗憾啊。”

周老头听出黄少文话里有话。

黄少文既然不住,也不想房子荒了,眼前这老头不正好帮忙看房子吗?

“老丈,反正也是找地方住,就干脆住我那。我也不收您房租,不过房子您得照顾好了。”

周老头惊讶的看着黄少文,这年头还能有这样的好人好事?

“真的?”

黄少文点了点头,“真的。”

本来还以为要劝说一番,没想到周老头当即就点了头,“行,老头子这把年纪,就不矫情了。既然你这么说了,我可就当真了?”

黄少文笑了笑,七十而不逾矩,老头看着六十左右,不过境界到挺高。

“您要是不放心,咱们可以写个字据。”

周老头连忙摆手,“字据就算了。得了你的恩情还写字据,那我成什么人了。你这后生,不错!”

黄少文道:“还有一条,我这跟这位兄弟有个生意。咱们那有没有结实点的仓房,我们有东西要搬过去。”

黄少文买这个房子一方面是为了赚潜力值,一方面也是电器收的多了,得换个地方。陈东那点地方都快塞满了。

陈老爹和陈老娘已经对黄少文用自家的地方还占那么大头心怀不满了,要不是看在钱的面子上,黄少文上门肯定都不会给好脸色。

陈东歉意满满,不管怎么样,也是黄少文给了自己发财的机会。

黄少文倒是不介意,很理解陈东父母的心情。

正好自己有买房子的计划,也就干脆把电器生意转移出来。

周老爹听了黄少文的细说之后,当然不会有什么其他想法,毕竟房子现在是人家的。“没问题。西厢房是空的,放那就行。”

回去的时候陈东很奇怪,黄少文这样做,不就相当于白送周老头两千块钱了吗?

黄少文笑了笑,“两千块不算什么钱。重要的是那间房子。我又不住那,能帮人家一把是一把。”

陈东听完黄少文的话,咂了咂嘴,到底是大学生,两千块钱还不算什么。

大哥,您这两千块钱,京城大部分人起码不吃不喝三四年才能攒到啊!

黄少文见陈东的神色,笑道:“等以后你就明白两千块钱真的不算什么了。”

陈东自然不明白黄少文的意思,对未来什么样子,他是一点也想象不出来。

两人骑的自行车,也是这段时间刚买的。陈东认识了一个大院子弟,托他搞得自行车票。

黄少文让他帮忙在搞两张,他打算过年回家再买两辆自行车。

这个时候人民的出行基本全靠自行车,80年刚开始,人民的三大件依然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

这个时候买自行车是限购的,没有票再有钱也买不了自行车。

等过几年,国家生产力水平上来了,取消了票证。国人的购买热情一下爆发出来。

尤其是人的代步工具自行车,手里有点钱的几乎做到人手一辆。中国真正成为了自行车王国。

一直持续到21世纪初,这种热情才渐渐褪去,改换为对小轿车的需求。

黄少文儿子小的时候,书上总是会自豪的告诉学生们,中国作为自行车大国,为人类的环境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黄少文知道,那只是因为穷的无奈之举。有钱了谁还骑自行车。

突然黄少文想是不是京城市政府没预计到四十年后的京城会有这么多车,所以道路建设跟不上时代发展,结果导致京城堵车被全国人民各种调侃~~

到了地方,陈东停了下来,抬起腕表,“差不多要30分钟。我在帮你找吧,一定帮你找个京大附近的房子。”

黄少文瞧见陈东的腕表,笑道:“你这么大人了,怎么还戴电子表?”

陈东觉得黄少文的笑话很没有道理,“这个?现在很流行的。前几天手底下一个小弟介绍了一个东南那边的商人,四十卖我了。”

黄少文一拍脑袋,靠,把这件事忘了。

后世成年人都会戴机械表,可这个年代,内地人没见过电子表,觉得新奇,而且看时间也很方便。所以有机会都会买一个戴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