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零九章 市场空间(1/2)

没成功前的人性格都各不相同,但是成功后的人性格都基本差不多。什么刻苦努力,天天学习,早睡晚起,关注人才,培养人才,了解时政信息,善于倾听意见,胸怀宽广,为人大度。

总之,拥有这些好的品质并不能让你脱颖而出,但脱颖而出之后,这些好的品质才能被人记住,并不会学习。

“那个你自己注意,说多了估计你也闲烦。我的建议是,你可以做这个腊肠啊。家里养着猪,这点手艺村里人也不是不会做。

而且这个腊肠还保存的时间久。咱们淮河边气候不错,不干不湿的,做出来的腊肠肯定有销路。

更关键的也不是好不好吃,这年头做这个的每人,你先做,就打广告,就说咱们这腊肠就是全国最好的。

到时候三四十年过去,这腊肠说不定就真成全国最好的。”

黄少文其实一直以来都并不觉得所谓味道究竟有没有好坏之分。虽然朱荣是个正经国营饭店做菜几十年的大厨,做出来的菜确实也挺好吃。

但是黄少文始终还是觉得有种隔离感,有种匠气,就连自己老爹现在自从做了饭店生意,做菜也多了匠气。

反而现在黄少文最喜欢吃的菜,还是自己奶奶做的菜了。

老太太笑道:“你看你这话说的,这不成忽悠人了?咱们这传统上哪有做腊肠有名的?过去也就是咱们家家里做过,别人家几年吃不着肉,还做腊肠,尽胡说。”

黄少武却跟着黄少文学了不少,辩道:“那就说咱们家腊肠就是最正宗,最好吃的,我看就叫黄家庄大红肠算了。”

这名字,黄少文觉得自己这二弟的审美也是够了。

要是21世纪中国人可能会认同这种乡土气息的品牌。但是其实在这个年代,中国人,尤其是城里人,更喜欢的还是那些所谓国际化的品牌。

就比如一直以来都强调自己走高雅大众化路线的皮尔卡丹。本身在欧美并不是什么特别昂贵的名牌。

但是就因为皮尔卡丹这四个字,外国名,所以在中国就掀起了时装潮流。

当然其中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多样的,但是中国人现在对这个品牌的种爱度确实是很高。说起来黄少文觉得自己让周建雄做高端服饰品牌的想法还真是赞。

只不过现下国内确实还是比不过这个什么皮尔卡丹。毕竟人家是外国货。

李子牛当然不会知道什么流行不流行的。县城里暂时也刮不起这阵风。农村老百姓更是没什么钱去买什么名不名牌的,大多数时候依然自己花钱买布自己做衣服。

所以可想而知,崇洋最早的一批人都是什么群体了。

黄少文想想基本跟自己差不多大,四十年后基本就是四十五往上了。

黄少文从小的教育是从来有吃有喝就行。后来上了大学,周围一堆赶潮流的,但是黄少文村里出来的也没那个心情,还是好好学习等着工作。

也就工作的时候,看着身边人天天谈些什么国内国外的,这才注意起来。不过虽然表面上附和他们国外品牌就是好,但其实黄少文自己本身还是不怎么重视所谓牌子的。

要不是为了在你们面前装比,傻比才买那么贵的衣服穿身上。刮风下雨,躲来躲去的,真觉得自己跟个二比一样。

嗯,黄少文觉得自己三观还是很正的哈。

李子牛觉得黄少文这个想法棒极了,兴奋的说道:“哥你这想法太好了。腊肠存放时间长,这不就相当于生意能做到天南海北了?!

现在养殖这个事情,我是真觉得前途太小了,顶天了也就市里活动活动。他们肉联厂也是一个地方管一片,远的,那肉送过去都坏了。

做腊肠,这个好,再远都不怕。”

黄少文对李子牛倒是有些刮目相看了,按理说先想的是能不能成,然后是会不会有人买。但其实这些都不重要,搞好营销,多努力就行。

关键是长远,一个生意的未来前途。李子牛就深刻的认识到食品行业目前最大的困境就是长途运输的质量保证。

但是现在的技术会平不高,暂时还解决不了。所以大部分做屠宰生意的也都是在村里,县里或者大城市的某条街道自己做做。

等将来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大型屠宰公司,完全可以用冷柜,提供全球的肉食品需求。

战略空间的广阔,市场份额的扩大,李子牛显得很兴奋。

黄少文点点头:“这个你自己在策划策划。还有,更关键的,你要明白并不是猪身上所有肉都要做腊肠的。

既然要办屠宰厂,事先你得想好猪身上各个部分的销路问题。”

李子牛却笑道:“那简单,我帮肉联厂提前都宰杀好了,直接卖给他们,稍微涨点价肯定没问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