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579章 超级工厂!深藏不露(1/3)

大山深处。

高耸的院墙和深深沟壑,环绕整座大山。

本就好几米高的院墙之上,还有高压带电铁丝网。

每隔一段距离,便有各种感应监视器,以及警戒哨塔。

哨塔内有荷枪实弹的警卫,二十四小时轮班值守。

这座占地面积极大的园区,仅有一条公路和铁路可供出入。

不过大门常年都有哨兵把守,寻常人根本无法进入。

要不是提前申请,得到了批准许可。

凌峰也不可能,获准进入这座曾经保密等级极高的战备工厂。

当然。

只允许凌峰一人进入,所以郭檑只能留在值班室内。

坐上有些老旧的军绿色吉普车。

在老厂长的引领下,凌峰开始参观这座始建于六十年的大型工厂。

在他的讲解下,凌峰渐渐了解到这类工厂的前世今生。

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

为了避免沿海地区的重要军事工业,被敌国用核弹轰炸毁灭。

大量的军工企业,被转移到了内陆的崇山峻岭之中。

而为了确保战时条件下,工厂能够扛得住核弹攻击。

数以万计的工程兵们,进入深山之中,凿山挖洞搞建设。

付出了大量的汗水乃至生命,建成了一座座军工厂。

然而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变迁。

华国再也不是以前那么的弱小,大规模的反侵略战争也基本不可能了。

这些隐蔽在大山里的军工厂,自然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

如果继续维持它们的运转,花销远远大过于收益。

毕竟这类工厂远离城市,不仅工人们生活很不方便。

而且原材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都会增加不少成本。

所以早在很多年前,几十公里外,那座著名的地下核工厂便解密开放了。

如今已经成为了国内民众,人人都可以去参观的旅游景点。

而凌峰今天来到的这座工厂,也早就不生产各种航弹炮弹了。

不过

大量的生产设备可以迁走,搬到新的工厂去。

可是当年为了备战,疯狂生产了大量的弹药,足够打好几场高烈度战役。

然而并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如此之多的弹药,也不可能迅速消耗一空。

因此。

这座工厂并没有被立刻荒废,而是成为了大型弹药库。

随着这些年来,各种演习和训练,不断消耗库存弹药。

工厂内库存的弹药,也已经不多了。

等最后一批弹药被消耗掉,这座工厂的历史使命也正式完成。

再往后,要么像那座核工厂一样,解密开放成一个旅游景点。

要么就像其他地区的老旧军工厂一样,卖给民营企业做化肥厂、砖厂之类的。

一边领着凌峰参观,老厂长一边感慨:

想当初,一声令下,几万人便拖家带口,一头扎进了这山沟沟里,一干就是好几年!

那时候的条件差啊!没有房子住,大家都是住帐篷,下雨睡觉还得给被子盖上一层塑料布!

而且没有工程机械,我们就一锤一锤的敲、一点一点的炸,坑道里每天都是烟雾弥漫,味道呛人。

数万人轮番作业了很多年,还牺牲了一百多名战士,才有了如今这总面积近10平米的大山工厂!

可惜时代变了,如今这座工厂,再也不复昔日荣光,要不是因为还剩点弹药没用完,早就关停封存了。

说话间,老厂长带着凌峰来到充满了厚重历史年代感的会议室。

墙壁上,还贴着各种标语、挂着照片。

而会议桌也是很多年前的老款式,不过油光铮亮的,可见经常在用。

此时此刻。

会议桌上,摆放了厚厚的几大捆资料。

大部分都是很多年前的施工图纸。

那个年代,可是没有之类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各种工程图纸,全都是靠人工手绘。

用美工刀割开绑绳,凌峰缓缓打开了一张厚厚施工总平面图。

这张图纸之大,几乎铺满了整个会议桌。

其实这一路参观下来,凌峰对修建于大山里的工厂,已经是非常满意了。

首先。

工厂的上方是一座大山,超厚的山体与防护层,足以抵挡重磅钻地航弹攻击。

想要进出工厂,只能走一条字形,有多道防爆门的通道。

每一道厚重的防爆门,都厚度超过半米,具有三防功能。

哪怕重磅航弹近距离爆炸,也能抵挡冲击波和爆炸破片。

即便工厂遭遇了核弹和生化武器袭击,多重防爆门也能有效隔绝高温、强辐射和有毒气体。

所以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