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三百五十二章 朝堂兵权(2/3)

大员入殿,井然有序分立两侧,立于一侧的殿前总管太监抑扬顿挫的阴柔之音响起:

“百官行礼~”

哗啦啦——

许殷鹤立于原地没动,身后百官纷纷躬身。

由于是太子监国,按大炎祖制,百官无需行跪拜礼,躬身之礼即可。

礼毕,殿前总管太监那阴柔之声再度响起:

“鸿胪寺卿今日可有入京谢恩,离京请恩入京之卿臣?”

侧立在旁的一名身着从三品孔雀服饰的老者踏前一步,躬身行礼:

“今日暂无。”

闻言,

殿前太监总管的声音再度响起:

“议军机边关急情,可有卿臣上奏。”

朝堂议事,先后分明,先是接见入京离京人员,其后便是边军急情,再次才是一般政务。

话音落下,偌大的殿堂之内沉寂一瞬后

“咳。”

“咳。”

“咳。”

三道轻咳之声几乎同时响起。

按照大炎朝堂不成文的规矩,每个官员在奏事之前,皆需预咳一声,避免两个人同时出班造成混乱和尴尬。

既然同时出声,便会由殿前太监总管协调。

身着立于大殿一侧的蟒袍太监扫了一眼那边三名出言官员,略显浑浊的眼中流露一抹精光。

两名太子党、一位二皇子党。

下意识瞥了一眼那立于朝堂正中的许相,但对方只是安静的垂眸站在原地,并未给他任何眼神提示。

沉默一瞬,

殿前太监总管也便出言道:

“庆侍郎,何事请奏?”

文官一侧一名身着礼部侍郎官袍的中年男人左移一步,躬身一礼:

“太子殿下,北境战事已然接近尾声,二殿下已然在京开府立牙,久居军旅,不合祖制,恐需立刻招其回京。”

李玉成闻言并没有立刻表态,看了一眼殿下的百官,沉吟一瞬:

“蛮族之祸尚未平息,二弟与三弟他们远在北境不甚安全,诸卿觉得如何?”

话落,朝堂之声一阵窃窃私语。

“殿下仁德,此行北境确实危及,蛮族大军虽已然覆灭,但其族中很多强者亦是流窜在外,二殿下与三殿下皆是万金之躯身处北境却恐有危险。”

“二殿下身份尊贵,在军旅之中恐会影响将领决断,延误战机,属实当将其召回。”

“二殿下为北封将士立碑,乃流芳百世之举,当召回朝堂嘉奖。”

“二殿下”

虽然提议者乃是以祖制为由想要召回李诏渊,但在太子的话落之后,朝臣瞬间便领会了意思,将话头转向了二皇子人身安全,以及立功嘉奖一事。

能立于此番朝堂之上之人皆是人精,

他们都很清楚二皇子此行北境想要什么。

先把人召回帝京,便能直接将其想要的东西扼杀于摇篮。

至于嘉奖行赏?

赐个名头,赏点钱财即可。

听到殿下几乎一边倒的议论,太子李玉成却并未立刻表态,而是先看了一眼那独立朝堂正中那位发鬓斑白的中年人,恭声问道:

“老师,此事您怎么看?”

他相信这位老师这次会站在他这边,毕竟,他那位二弟可刚刚犯了对方逆鳞。

只要他这位老师站在他这一边,朝堂之上便无人敢出言反对。

垂眸静立的许殷鹤闻言,鹰隼的眼眸中眼神平静,不急不缓:

“此事,太子殿下与朝中大臣议事即可。”

皇族夺嫡,相府不参与,亦不站队。

而随着相国的话音落下,一些二皇子党便没了任何顾及。

“咳。”

未经太监总管点名,

一名身着兵部侍郎官袍的中年男人直接侧移了一步,开口说道:

“太子殿下刘某认为如今将二殿下直接召回恐怕不妥。”

而其话音刚落,

最先出言的礼部侍郎便立刻出言怼道,声音阴阳怪气:

“刘侍郎,如何不妥,按祖制二殿下应当召回,而且若是二殿下长期在外万金之躯,在外有所闪失,您能负责么?”

兵部侍郎瞥了对方一眼,轻笑一声:

“庆侍郎,二皇子此次北境之行乃是圣上亲令,太子殿下虽监国,贸然将二殿下召回,是想让殿下罔顾圣上亲下的圣谕么?”

“.”

话落,朝堂之上忽然沉默。

庆侍郎面色忽然一沉,袖袍之下的拳头略微攥紧。

好大的一顶帽子。

这帽子别说他,朝堂之上除了那位一直一言不发的许相,恐怕无人敢接。

就连太子都接不下来。

李玉成一开始将话题从祖制上引导到关爱皇弟安全之上,便是担心有人拿此事说事。

他虽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