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122章 匪夷所思的假说及其证明方式(2/2)

且每次都满载而归。

毕竟这么大的借阅额度,可不能白白浪费了。

而这些天,徐佑也看了很多天文物理相关的资料与文献。

这个新的理论,并不仅仅是一瞬间的灵感,而是在知识的大量积累后,所碰撞出来的灵感火花。

“虽然我们无法自己去记录什么数据,但根据黄老师那边提供的数据量,也是足够了的。只要我们能从这些数据中,分析出耀斑的线索,那我们的理论,就会有很高的确定性。”

“可是,既然这些数据已经是别人分析过的,我们还能从中分析出什么新的东西吗?”林诗疑问道。

“这个不用担心,因为天文台记录的数据量是非常庞大的,面对如此庞大的数据,那些科研工作者也从某些维度进行分析,不可能把数据中的信息完全分析透的。只要方法得当,我们是完全有可能发现一些新的信息的。”

听徐佑说完这些,大家也都有了清晰的方向。

随即,在徐佑的领导下,大家重新开始了新一轮的工作。

楼嵩擅长建模的工作,便根据徐佑的这个新理论,模拟出l-可能发射出耀斑的位置轨迹。

徐佑、林诗和罗文坤,则负责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寻找着这些数据中的一些线索。

这样的工作,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在实际的执行中,其实还是非常复杂,而且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的。

虽然在理论上,l-的体积就算真的非常小,也不会影响其对进入引力范围内彗星的吸收。

但因为l-的理论轨道长度很大,所以需要重点搜索的区域也很大。

更不用说,这个l-的轨道曲线,也仅仅是模拟出来的,真实情况还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差。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