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235章 博多纳集团(1/3)

浏览了大约半小时最新行情,再结合一下自己脑海里的记忆,秦凡已经找到值得投资的东西。

期货。

他准备做多棉花期货。

因为记忆中,今年全球主要的几大棉花产地几乎全部干旱。

结果到了棉花收割的季节,这几个主要场地全部欠收,产量只有往年的1/5,甚至更少。

原料的大范围欠收,体现在全球的金融市场上,就是几乎每一个交易所的棉花期货,在短时间里全都上涨了许多。

秦凡记得,在明天开盘以后,纽约期货交易所的棉花期货品种会从开盘的40.69美分/磅,在当天涨到42.69美分/磅。

纽交所的棉花期货,一个点的利润是10美金。

0.01每分上下涨跌是一个点,比如从40.69美分/磅涨到的40.71美分/磅的话,那就是两个点的利润。

如果是从40.69美分/磅涨到42.69美分/磅,那么涨幅达到很厉害的200点。

200个点的期货利润,在一个点数10美金利润的情况下,做多一手棉花期货的利润,会高达2000美金!

看到这里,秦凡直接转头询问身边一直安静待着的彼得·卡梅隆。

“我们现在可以从我们的合作伙伴那里,拿到几倍配资?”

随着资金数量的增长,能够从银行和证券公司手上拿到的配资比率也会减小。

但实际资金,自然是本金越多,就可以得到越多的配资。

你用1000美金炒股票,可以拿到100倍杠杆,可操作资金是10万美金。

但你如果用100亿美金炒股票,显然是拿不到100杯杠杆,不可能得到一万亿美元的资金供你操作的。

正常情况下,不管你怎么配资,在80年代的现在能够运作的资金规模,一般都在500亿美元之下。

超过这个数字的资金,单独一家银行绝对支持不起。

就算是四五家银行,也很难在短时间拿出这么多的资金,供你调配。

一般运作的资金超过300亿美元起,最少都需要10家以上大型银行和证券公司,才能联合出手拿下这种配资规模。

当然啦。

在80年代的现在。

500亿美元的资金,已经可以撼动任何金融产品,再大的盘子也没办法在短期之内容纳这么恐怖的数量。

所以如果真的有人一次性拿出这么多的本金,然后再说动银行、证券公司,让他运作这么大的资金。

那他最可能的结局是--

如果是去炒股。

炒股炒着炒着,就变成最大股东最大的专家。

如果是去炒外汇。

炒着炒着,就变成该国货币最大持有者之一。

如果是去炒期货。

那么你会成为该种产品之王,全世界所有的卖家都乐意把这种货品卖给你,最后可能期货交接时间到了,你甚至没有足够的仓库,可以放下期货兑现以后的货品。

秦凡对此非常了解。

现在还不是那个美联储疯狂放水,一年印几万亿美元的浮夸时代。

这时候距离美金变成美元,也不过十余年功夫。美元的货币信用还有价值,正是最强的时候。

在这种情况下,各大金融市场的规模和容纳能力,自然没办法和以后的市场相比。

2022年。

如果有人投500亿美元到美股市场里去,分散一点的话,可能连一点水花都不会出现。

1983年。

如果有人投500亿美元到美股市场里去,这个人一定会成为整个美股市场最大买家,并且成为数百家公司的大股东。

时代不同,美元价值不菲,默认的数量自然也不同。

所以亲生来到纽约的秦凡,即使是想要在价格即将暴动的棉花期货上,大捞一笔。

他也会计算好幅度,不会一下子太夸张,影响到大盘,随后让自己变成棉花供货大王.

他的做法是,以非凡投资北美公司的名义,用两亿美元保证金,拿到了富国银行和高.盛分别提供的5倍配资,一共是10亿美元的可操作资金。

然后再把这笔钱,全部投到棉花期货呢,分散建仓。

10亿美元的资金,对棉花期货来说,也已经是巨额资金。

哪怕秦凡动用了富国和高·盛的资源,还是用了两天,才建仓完毕。

因为他的买多,棉花期货甚至提前涨了一些。

这毫无疑问,会让他的获利变得困难一些。

不过好在这次棉花期货的大范围波动,是因为原材料匮乏,全球产生了一次短暂的棉花危机引起的。

这是客观条件。

不会随便因为金融市场的变动,而造成最终影响。

这属于金融术语中的“黑天久“鹅”事件,所以秦凡对盈利并不担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