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十九章相对大众的石头(2/3)



鉴别

带血色的石头称为鸡血石,不带血色的则称为昌化石。

品评鸡血石,首先是看“血”的红色,以其鲜、凝、厚为佳。鲜者红如淋漓之鲜血;凝者聚而不散;厚者指有厚度有层次深透于石层中者。另外鸡血石的地张也是判断鸡血石的重要依据。地张就是红色染在什么样的石头上。鸡血石的地张以纯净、半透明,无钉与血之鲜红色彩交相辉映者为上品。鸡血石的品样可分为方形、方形、椭圆形、圆形、畸形,尺寸大致以5――2公分的径边为宜。

鸡血石的质地细腻,带韧性,结构紧密,受刀不崩。

好的鸡血石都不加雕琢,以做印章为最宜。可以这么说,凡是加雕刻的鸡血一般都为遮掩其疵,是不足为贵的。

作伪方法

由于鸡血石质佳价高,作伪者很多。鸡血石的作伪方法大体上有下面几种:

镶嵌法

采一质地较好的昌化石章,选择几面醒目的地方,分别挖出一个个深浅不一的小坑,然后用红色的硫化汞涂料嵌入,待其自然阴干后,再磨光上蜡。不过,这种嵌入的鸡血(硫化汞)没有层次,同时血与昌化石的交接处色泽生硬,没有过渡。

浸渍法

取一方昌化石,在需要的地方涂上硫化汞,阴干再涂,再阴干,使其血稍有层次,然后放在透明的树脂里浸渍,务使周身浸到,拾起晾干,再用细水沙打光即成。用这种方法做成的假鸡血石,因树脂易老化,日久表皮会泛黄,与内部的石色不相协调;同时树脂表皮的毛孔比较粗。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其表面有一点点细小的擦眼。

切片贴皮法

用切割机把石章的六个平面分别切割出薄如纸的六面。于其内需要的地方涂上硫化汞。待晾干后再用热烫的办法和以胶水把原来切割下来的六个薄片按原样贴回去,然后把薄片与胶合处的线角磨光。这样鸡血的红色看起来生在石章里面,而且自然分布。但血的层次毕竟只能停留在一个平面上。此类石章,只能局限于正方形或方形的石章,其他的都不行。因为圆形和畸形的石章无法割断和刻边款,这样薄片烫贴的痕迹就显露出来了。

添补法

这是在真鸡血石上,再添加硫化汞,并在添加的部分表面罩上一层极薄的树脂,磨光后即成。这类方法是在血上加血,无疑是锦上添花,价值大增。同时真中有假、假假真真。所以对于特别好的鸡血石,在观察时必须注意和联想到作伪者的手法,方可避免“大意失荆州”的后果。

目前,最著名的鸡血石按产地命名分别是昌化鸡血石和巴林鸡血石。按质地一般分为4大类:冻地鸡血石、软地鸡血石、软钢板地鸡血石和硬钢板地鸡血石。它同寿山田黄并列,享有“印石皇后”的美称,为中国印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化内涵

鸡血石因石头中具有鲜红色似鸡血的辰砂(朱砂)而得名。浙江昌化玉岩山的鸡血石开发始于明代早期,盛于清代乾隆时期,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鸡血石美丽、晶莹、稀少,历来被誉为“石后”、“印石公主”、“章石皇后”。

1972年月中日建交时,周恩来总理曾代表中国政府,把一对原藏故宫博物院的鸡血石章赠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此事在日本、东南亚、中国港澳台地区引起极大的反响、掀起求购、收藏、观赏鸡血石的热潮。

鸡血石是观赏石中的奇葩。现代鸡血石的欣赏和品评主要受直观因素、心理因素、价值因素制约。过去以章石为主,而现代则以观赏为主。见仁见智,有多种不同的欣赏角度和品评方法。一般依据鸡血石的颜色、质地、花纹、大小(重量)、瑕疵等特征进行欣赏与品评。鸡血石的颜色多种多样。例如红色就有鲜红、大红、淡红、暗红、深红等,一般以鲜艳的红色为上品。红色的多少也是品评的因素之一,有人认为,全红为上,即指印章六面含血而言,四面红次之,对面红又次之,单面红、顶脚红、局部红为下。全红的鸡血石俗称“大红袍”。也有人认为,“全石通红,没有其它颜色去衬托,失去了对比,红色反而显得平淡而不特出,俗话说得好,‘牡丹虽好,还需要绿叶扶持’”。

编辑本段保养方法

鸡血石应避免时间放在日光或灯下,以免鸡血因红色部分变暗而减低了价值性。平常则宜擦上或浸于好的润石油中,如美玉一般,使石质与空气隔绝,减少因温差变化而造成石质龟裂的可能性,且可增加石质的温润性。另外避免碰撞、摔裂即可。

鸡血石适当的把玩、磨擦,可使呈“老光”,亦称为“宝光”,而成为“老石”质更可人。其道理和磐玉的道理完全一样。但对刻有薄意之印石或雕刻品则应避免,以免破坏了雕工,使之面目全非。

对未刻的印石,或原石等,则不妨多磨擦;未刻的印石有较不易损伤的好处,玩石兼养石,其乐趣之无穷,非亲身体验,难入其境矣!

一、制成品封蜡抛光后,用锦盒密封保存在阴凉处;如期收藏,也可只封蜡不抛光,让表面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