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一章壮士宁愿阵前死(1/3)

近卫师团是日军的精锐师团之一,自组建以来,一直在本土守卫着京师,很少出国作战。它第一次出国作战就是在甲午战争中对中国清朝作战。第二次出国作战是在日饿战争中对沙俄作战。前两次作战并没有显示出近卫师团超强的作战能力。这次是近卫师团第三次出国作战,作战的对象是中国的张天宇的二十二军。

关东军两万人马,打下了中国东北的三个省,打得张学良十几万大军望风而逃,取得了意外的辉煌战果。武藤信义用不到十万大军,攻陷热河,占领河北部分地区,将几十万中国军队撵到长城以南,兵锋直指京津冀,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一切都让日本军人对胜利冲昏了头脑,将中国的军队看成是不堪一击。

日本政府本来现在还没有做好全面侵华的准备,当政者的策略是消化巩固现在已经占领的地盘,寻机再扩大侵略的脚步。虽然东北有抗日义勇军和抗联在进行着抗击日军的侵略行动,但他们的实力太弱了,经过几番围剿,已经被消灭的差不多了。张天宇二十二军的横空出世,出色的战绩和强有力的后勤保障,让关东军感到如芒在背,痛切肌肤。

在这种感受有极大危协的时刻,关东军现任司令菱刈隆大将不惜调集大军,前来征剿二十二军,而且还从国内调来了近卫师团,可以说是下大了血本。

近卫师团这次出国远征,朝香宫鸠彦王亲自挂帅,就是想打出名堂来,一来证明近卫师团是日军中作战能力最强的军队,二来朝香宫鸠彦王本身也想证明他的军事指挥才能,使他在日本皇族面前能够扬眉吐气。

四楼山一战,近卫师团没有取得好的战果,但因为主力未在,尚情有可原。凤山一战,一个下午没有能够突破对方的防线,朝香宫鸠彦王脸上挂不住了。

在凤山阵地前沿,朝香宫鸠彦王亲自来到前线,他拖着自己的瘸腿,缓慢的爬上一个高坡,用望远镜观察着。看到了在方圆几十里的范围内,对方设置了比较完整的防御体系,利用高地和低洼的地带,纵向深度和横向联合都非常的紧密。虽然望远镜不能把所有的防御阵地都观察到,但看到眼里的防御体系都是非常的有序和完整。在严寒的冬季,如此紧张的条件下,能够快速建立起这样像样的阵地,对方的指挥官能力得到了朝香宫鸠彦王心中的暗自赞叹,他的对手这条防线的确可以说非常的高超。作为曾在法国留学学习军事的朝香宫鸠彦王来说,他当然看出来这是当今西欧军事比较流行也非常先进的阵地布置方法。二十二军中谁能够掌握了西方最新的军事作战和防御的方法,这个问题引起了朝香宫鸠彦王的浓厚兴趣。

放下望远镜,朝香宫鸠彦王问道:“小野君,对面的队伍番号是什么,他们的将领领是谁?部队有多少人?”

“亲王殿下,我们对面的对手是二十二军的新二师,据情报部门送来的资料显示,这个师有八千左右人马,他们的轻武器装备很先进,连发自动武器不少,不对的训练也不错。师长叫邓文青,原来是东北军的一个下级军官,作战经验很丰富。”参谋长小野次郎对这些情况掌握的如数家珍。

“邓文青!”朝香宫鸠彦王轻轻念叨这个名字。“他是哪个军校毕业的?是否到西方留学学习军事?怎么会深得防御战的精髓?”

“报告殿下,据我们所知,这个邓文青是东北讲武堂毕业的,他并没有出国留学的经历。”

“没有出国留学的经历,为什么能够将西欧的防御阵地方法掌握得这么通?”

莫说亲王难以理解,就是日军很多高层都难以理解,一个没有去过西欧留学的中国军人,怎么会对西方现在的军事防御体系这么了解。

他们哪里知道,在德国军事家弗兰徳里克的帮助下,在希特勒亲自批准下,一百多名德国军官来到了中国,进入了张天宇的部队。这些德国军官不仅仅在军校将最先进的军事知识传授给军校的学生,同时,更多的德国军官深入到二十二军的各个部队和兵种,用他们掌握的西方的最先进的军事理论和知识,传授给在第一线作战的指战员,同时在这次战斗进行中,骄傲的德国军官主动参加了战斗,用他们的知识来帮助张天宇的部队同日军作战。

邓文青虽然没有留过学,但是,他的身边有不少德国的顾问,他又勤奋好学,虚心接受德国顾问的建议,所以在凤山镇周边布置出令朝香宫鸠彦王惊叹的防御阵地。

面对这样一条严密的防线,朝香宫鸠彦王本人也有些一筹莫展。他目前只能寄希望于用自己猛烈的炮火,强行摧毁对方的防线,靠勇敢的勇士们用血肉之躯,拿下对方的阵地。虽然他知道,这样做怕是要承受巨大的损失,但为了尽快打开这条通往多伦的道路,目前确实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隆隆的火炮声在凤山响起来了,整个凤山大地都在颤动。邓文青的防御阵地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猛烈的炮火的攻击,九二步兵炮、四一式山野炮、大口径迫击炮、明治三十八年式105mm野炮,明治三十八年式120mm野战榴弹炮,明治三十八年式150mm野战榴弹炮,几十门火炮同时开火,凤山这个古老的大地遭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