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688章 乱七八糟筒子楼(2/2)

那还是他读小学以前,陈文爸妈当时的工龄什么的很低,一家三口人住在铁路系统的筒子楼。

那段记忆陈

文太深刻了。

1980年,也就是陈文上小学一年级前一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在一次会议上发表讲话,建议各级单位优先解决知识分子在生活上的各种困难。

陈爸陈妈是高知,在这股春风下,陈家于1981年分到了一套一室一厅,搬出了筒子楼。六年之后,分到了两室一厅,也就是陈文在铁路后街的家,于是搬出了一室一厅,入住了两室一厅。

有件事陈文现在不知道,将来会知道。他的二小工作搭档方雅,她的父母也被这股春风影响过。陈家解决的是住房困难,方家解决的是夫妻两地分居,凭借的就是总设计师的同一篇讲话精神。

进楼前,陈文抬头目测了一下,每层有40几个房间,四层就是将近170个房间。

一幢四层的长条形住宅楼,陈文一看就知道建于5、60年代,风格跟洪城的那些老单位的筒子楼一个格局。

对于筒子楼住户的入住资格,陈文更是门清。住户基本上是机关和国营单位的职工,大多数都是在刚参加工作时分到的住处,分房积分很低。

等到他们的工龄、党龄、职称什么的积分上去了,就可以分到更好的房子,于是搬走。留下来的,要么是打分很低的人,要么是综合关系不怎么样的人,总之大多都是在单位不吃香的人。

但凡是能在单位混得开的人,或者是有点职务职称的人,住个十年八年的筒子楼之后,总会有办法分到更好的房子。

再举个例子对比下,许美云家小时候也住过筒子楼。可以琢磨下,许爸许妈都是很厉害的人,许家现在的房子位于沪市核心区,银行系统的两房一厅。

在苏浅浅的带路下,陈文走进了欧可岚家所在的筒子楼。

欧可岚家位于二楼。

陈文跟着苏浅浅,从筒子楼的中间位置进了开放式的大门,实际上根本没有门,就是个门洞。门洞里堆满了各种杂物,两人是从30多辆自行车之间挤过去的。

筒子楼里的墙壁,以前刷的白石灰,但现在墙壁上都是漆黑的肮脏。楼梯口的天花板上吊着一只白炽灯泡,大约20瓦,正亮着。这玩意大白天必须点亮,否则楼道里你都看不清路。

两人顺着楼梯往上努力爬,楼梯的右半边、靠墙的一侧也堆放着杂物,只有左半边可以通行。楼梯的拐弯处的杂物直接被堆得顶到了天花板。

爬楼梯转了一个回旋,来到了二楼。陈文想都不用去想,马上就要看见走廊上每家每户门口的灶台和液化气罐。

出了楼梯,走进二楼的走廊。除了陈文猜得百分百准确的一长排的厨灶,脚下湿滑的地面害得他差点滑倒。脏水油腻打滑,散发着一股股难闻的气味。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