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1774章 文化输出之战(2/2)

且专辑在内地的正版销量超过了700万盘,直接碾压了港台所有歌手。

没办法,陈文在歌迷市场的号召力太强了。

而且,由于陈文歌的火爆,使得许多大陆歌手的磁带在内地的销量骤增,这笔增量,吃掉了原本港台歌手磁带的市场份额。

也是由于陈文的模范带头作用,推动了内地原创音乐的发展,国内的许多唱片公司今年把更多的资源倾斜到土产歌手的身上。

李春啵今年从羊城唱片拿到的资源,就超过了前世。

此外,港台那边今年最火的几首歌,也是陈文的作品,使得港台的媒体对他们当地的市场产生了担忧,害怕几十年来的文化输出方向发生逆转。

欢哥告诉陈文:“港岛不过区区几百万人口,就算他们每人买一盘磁带,也只能创造振妹妹今年的个人成绩。我们国内啊,哈哈,10亿人口,就算是十分之一的人买一盘磁带,也要一亿盘。两边的市场体量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欢哥还说:“以前好多次,有人建议我去港台发展,为什么我一直不去,我更看好咱们国内,咱们一定会发展起来的,一定会超过港台,我要做见证者。”

对于1994年,欢哥做出一个预见:“既然他们那边已经明显在抵制我们了,看起来明年他们找你约歌不会再像以前那么积极咯,老弟啊,你挣钱要受影响了。”

陈文笑了笑,他还真看不上卖歌所得的仨瓜俩枣,还不如去赌场走一走挣得多。

不过呢,文化输出这个概念,让陈文很是提神。

赚对手的钱,这件事对于重生者来说最简单了。难的是文化层面的战争。

如何让其他环境的人在文化领域佩服你,很不容易做到。

他甚至愿意赔钱做文化层面的正向输出,把华夏的文化元素输出到港台,乃至英美日。

欢哥提出一个建议,鼓励陈文与内地唱片公司合作,分三步走:加入内地公司,持股一家唱片公司,最终控股。

欢哥告诉陈文,他和田振签的唱片公司是津门音像,而且各自占了一点股份,如果陈文乐意,他愿意把陈文也带入。

陈文想了想,回答道:“谢谢欢哥的美意,但这件事我需要斟酌,暂时不能答复你。”

欢哥笑道:“没关系,哥哥我只是一说,也许我的建议很冒失,不成熟,你如果有更好的想法,可以拿来一起谈谈。”

陈文当然有更好的想法,比津门音像好太多了,只是现在时机不到。

飞碟唱片现在已经入不敷出了,前年停掉了黑胶业务。前世1995年,飞碟破产。1996年,原班人马被华纳收编。

陈文觉得,如果他亲自建立一家唱片公司,还不如干脆把飞碟盘下来,对方的人员、资源和渠道,直接拿到手里,任他作为。

做音像市场,最重要的就是渠道了。

国内的这些唱片公司,除了极少数公家的老字号以外。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